一起來跟著萬年歷小編來看看端午節最喜歡做的事情吧
端午節一般被人們認為是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的節日,相傳這位愛國詩人是在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的,過端午節是緣于對這位歷史人物的追祭。其實端午節紀念屈原之說雖然流傳甚廣,但它還不算是端午節的起源。端午節的起源更早應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時的“夏至節避邪祛災”之說。
端午節對我而言,最大項的“家庭工程”就是包粽子。說起包粽子,我快樂地手就癢癢……
去年端午節前夕,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從泰州快遞來的粽子和咸鴨蛋。打開一看,是我的戰友——軍中十朵姐妹花中的一朵——小蔡發來的。老公看到這樣一大盒粽子,馬上問我:“今年你不用自己包粽子了吧?”
“不,自己還是要包的?!蔽液軋詻Q地回答道。
“啊?這些都吃不完,怎么還包呢,送老人也夠了?!崩瞎磳Φ穆曊{高了一度。反對無效!我交給他一張長長的采購清單。他一看,立馬叫起來:
“咋地,要開粽子店哪?紅棗五斤、赤豆十斤、精瘦肉十斤、大黃米十斤、粽葉、棕繩等等”
等念完了,他也明白了:“噢,你又想創新啊,包黃米粽子?”
“對頭,判斷正確”
“給你點建議,最好再摻點糯米,二米粽子,黃白相間,好看更好吃?!彼靡獾卣f。
“好主意,咦?你可以呀?!蔽覍@位會吃不會做的先生,真有點刮目相看了。
“不過,你這清單開的數量是不是忒大了點,減半?!睕]等我反駁,人早沒影了。
待老公采購回來,所有的物品數量統統減半。算了,我樂得也顧不上與他理論,趕緊淘米、泡棗、揀豆、切肉、腌肉`、外加泡花生、煮粽葉;老公在旁邊一臉狐疑看著我, “你就瞧好吧!忙你的去吧”。晚上八點,我一邊看電視,一邊包粽子;取兩張粽葉、一把黃米、半把糯米、放兩顆紅棗、或瘦肉塊、或半把紅豆、或幾?;ㄉ?,一裹一扎,一個個鼓鼓溜溜的四角紅棗粽、三角肉粽、小四角紅豆粽、小三角花生粽,栩栩如生,“賊招人愛”,數一數,哇,足足有五十多個。OK,用高壓鍋開煮,一連煮了三鍋。
家里彌漫著濃濃的粽香,當所有程序統統結束時,我一看掛鐘,天哪!凌晨1點。好在老公也正忙著改材料,否則,一準兒“挨尅”。我立馬挑了一個紅豆粽子,讓他“首嘗”。一層層打開粽葉,伴著粽香,黃白紅三色的粽子,煞是養眼,我腦海里忽然想起兩個字:金玉,黃米是金、糯米是玉…..,頓時有點沾沾自喜喲!
嘿!金玉紅豆粽成功!那么,金玉鮮肉粽、金玉花生粽、金玉紅棗粽肯定不會差。老公三口兩口就吃完了,“再來一個!”還沒吃夠!我說:“評價一下,味道咋樣?”
“好吃,豆子比米多?!鄙堆?,評價也忒不專業了,要是婆婆在,一準兒給“超贊”。
早晨,我把粽子分裝在食品袋里,帶到單位。就在弟兄們分搶粽子時,我得意地“忽悠”道:“俺的粗糧粽子,吃了不怕長體重哦?!币驗槲抑?,他們的太太們個個都怕“增肥”。
晚上,我又給鄰居們分別送了一點,畢竟我的粽子與眾不同嗎!老公看我為了幾個粽子興奮地“瞎忙活”,信誓旦旦地“警告”我:“明年,絕不準你再折騰包什么粽子了”嘿嘿,明年再說明年的!……
“我包粽子,我快樂!”今年,如果我不出差,一準兒將快樂進行到底!
在古代五月被認為是“毒月”、“惡月”,因此人們倍加小心,時刻防范,古時的端午節也有其特定的內容和形式。
據史書記載,南北朝時的宗測每年五月初五雞還沒有報曉時就出發到山上采摘艾草回來治成艾粉用以治病,很有療效。宗測用艾草治病反映當時古人已認識到艾草的藥物性質。到了宋朝人們對“毒月”有了進一步認識,宋人五月初五這天“采百草或修制藥品,以為辟瘟疾等用”。從自采草藥到明清時期發展為藥鋪施藥,人們的防病意識逐漸增強。端午節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庶民百姓都會喝菖蒲酒,以求辟毒健身是那時的風俗,從現代醫學角度看,菖蒲確實有清熱止痛、活血散瘀、健胃解毒的功效。
五月也是“惡月”,南北朝人過端午節,要在手臂上系上五色絲織物,叫做“辟兵”,祈求不發生戰爭。到宋代出現各種百索,有彩線,有珠子,老百姓佩戴在身上也是企望天下太平。明代的《嘉靖廣平府志》也記載了端午節時“兒童帶五色彩索”的情形,小孩子們將五色彩帶系在臂上叫“續命縷”,可以辟兵禍?!皭涸隆崩锊坏辣?,還有阻止邪神、瘟神的侵擾。端午節時古人會到山里采艾,編織形,懸掛在家門口以避邪。有的地方把艾枝、艾葉扎成“虎”的形象,叫作“艾虎”,也能起到避邪祛穢、保佑平安的作用。端午的早晨人們在出門前都要喝點雄黃酒,雄黃酒可以驅邪,喝一口妖魔鬼怪就不敢近身,記得當年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黃酒才顯形的。
(文章來源萬年歷www.wannianli8.com未經許可禁止轉載)